English

京城治河 水清尚需时日

1999-06-20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王蔚 我有话说

耗资颇大的京城水系治理,目前已接近尾声,但人们所期望的京城随处河水清澈见底、碧波荡漾的景象似乎并未出现,尤其在下游地段,水质还远未尽如人意。除了市民乱扔废弃物这一表面原因外,还有其他深层次的原因。

北京市政总公司基建处宁力行介绍,原因之一,是清淤速度快,而污水截流相对滞后。因为污水截流要深入到河湖支脉以至小区内,相比之下,只集中于河流主干清淤的速度则快得多。因此,清淤可以在两年内完成,而上百年形成的污水管线截流却要远远慢于此。一部分未及截流的管道每日24小时不住地往河中排放着生活污水,尤其到了晚上及双休日,是附近市民用水高峰,大量的污水排入河中,加之天气炎热、日照充足,河水难免迅速发臭。污水截流速度慢的主要原因还在于,配合拆迁的速度不快;污水处理的能力也无法很快达到需要,由于资金短缺等原因,原计划实施的二期工程,其第一期工程到目前为止仅完成了75%,即使是到国庆前后完成了高碑店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之后,日处理能力也只能达到目前日排污量的40%。

原因之二,市区内许多古老的管道尚未及时改造。依照现代规范,排水管应分为雨水管与污水管两部分。雨水管即马路边沿铁蓖子下的管道,它作为泄洪之用,将雨水直接排入河中;污水管道则将城市污水输送到污水处理厂。但目前旧城区尚有许多待改造的雨、污水合流管道,仅明清时期的合流管就达100多公里长,这批管道将大量的生活污水排入河中。更有甚者,雨水管道在晴天时应是不输水的,但现在马路边的铁蓖子时下竟也成了许多路边住户及饭馆的排污处,无论是晴雨天人们都能看到,大量漂着白沫、油污的脏水流入河中,连刚刚修砌一新的堤岸也积上了一道道难看的污垢。

原因之三是河水流量小,更突出了水质问题。在清淤前,虽有大量污水管道向河中排污,但河水流量大,对污水有较强的自净能力。而清淤中排干了河水,完工后上游来水量又很小,难免让污水“喧宾夺主”,让翘首盼清水的市民大失所望。

解决这些矛盾途径何在?北京城市水系治理指挥部刘立成认为,首先是要有耐心。目前汛期已到,河水流量很快会增大,这是河水变清的希望之一;同时,治水工程尚未完成,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,目前除了加紧施工大规模污水处理工程外,在大观园对面的凉水河与南护城河之间地段正在建一座“东庄污水处理泵站”,将能有效地缓解下游水质较差的矛盾,达到下游河水清洁度高、漂污少、无异味。

其次是要消除误解。市民们往往期望值过高,认为治水就要使每段河流的水质都达到饮用水的标准,这也是“治河不见效”议论的主要原因。实际上,治河之后,每段河道的水质只可提高1级。如作为市区供水河段的京密引水渠,是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的一级保护区,必须达到2类以上水体;而其他河段作为景观河道及防洪输水河道,是生活饮用水源的二级保护区,水要经处理后方可饮用,因此达到3—4类水体即可;通惠河由于种种原因,水质仅保持在不低于5类,在此处通航后达到4类。市民由于不了解这种不同河段不同对待的办法,便难免生出误解。

第三是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。在一些发达国家,市政污水处理量并没有北京大,是由于各企业以至私人住宅都有自己的污水处理系统,如私人别墅设有游泳池的地方都有自己的净水池等,但我们一般建一座小区未考虑过配套建水处理设施,这便使市政不堪重负。总之,河清有望,但又任重道远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